鸡腿菇生长发育条件
(1)营养:鸡腿菇能够利用的碳源和氮源很多。在纯培养中,常采用葡萄糖和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,蛋白胨和酵母膏等作为主要氮源;在栽培时,则利用作物秸秆、棉籽壳、玉米穗、杂草、出菇废料、畜粪等原料作为碳源,麸皮、米糠、玉米面、豆饼粉、尿素等作为培养料的氮源。无机盐包括主要元素磷、钾、钙、镁、硫等和微量元素铁、铜、锌、硼、钼等,其中以磷、钾、镁三元素最为重要。在配制培养基(料)时常添加的无机盐有磷酸二氧钾、磷酸氢二钾、硫酸镁、石膏(硫酸钙)、过磷酸钙、碳酸钙等。
(2)温度:鸡腿菇是一种中温偏高型菌类。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2—26℃,以24℃左右萌发最快。菌丝耐低温能力强,-10℃不会冻死。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—35℃,最适24—28℃,过高或过低菌丝生长速度均减缓。35℃以上菌丝停止生长,并迅速老化,自溶变黑,40℃时菌丝变枯死亡。子实体形成需要温差刺激,温差范围为5—10℃。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0—30℃,最适温度为16—24℃,在这个温度区间内子实体发生数量多,质量好,产量高。温度低于8℃,或高于30℃,子实体均不易形成。在适温范围内,温度低,子实体生长慢,但菇体粗壮肥大,结实,质量好,贮存期长;温度高,子实体生长加快,菌柄伸长,菌盖小而薄,菇质较差,极易开伞自溶。
(3)水分和湿度:鸡腿菇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60%—70%,最适为65%左右。水分低,菌丝体生长慢,稀疏无力;水分过高,菌丝体生长因供氧不足而受阻。床栽时含水量可以略高,袋栽时含水量不宜过高。经过发酵的培养料含水量为70%左右进行床栽时菌丝生长旺盛。发菌期间,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80%左右。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,空气相对湿度85%—90%最为适宜。湿度不足,子实体瘦小,生长缓慢;湿度过高且通风差,菌盖易得斑点病。
(4)光照: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,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旺盛新鲜,强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,并加速菌丝体的老化。子实体形成及生长阶段需适量散射光,较弱散射光线可使子实体生长嫩白、肥胖,强光能抑制子实体生长,而且质地变差。最适宜的光照强度为60—90勒克斯。在这样的光照下,鸡腿菇出菇快,品质好,产量高,不易感染杂菌,商品价值高。
(5)空气:鸡腿菇属于好氧型菌类,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。生产实践证明,鸡腿菇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氧量有较大的差异。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略少,此阶段和平菇的需要量基本一样。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大量氧气。在空气中适宜的氧气含量能显著提高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力,从而增加产量,改善品质。若通气不良,氧气供应不足时,幼菇发育迟缓,菌柄伸长,菌盖变小变薄,形成品质差的畸形菇。
(6)酸碱度:鸡腿菇菌丝在pH值2—10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,但最适pH值为6.5—7.5。在菌丝生长阶段,由于呼吸作用及代谢产物积累使培养基pH下降,故在拌制培养基时,应将pH值调至7.5—8。一般加入2%—3%的石灰粉进行调节。
(7)覆土:鸡腿菇为土生菌类,子实体的发生及生长均离不开土壤。若无覆土刺激,菌丝发育再好,也不会形成子实体。因此,覆土是出菇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。覆土用的泥土要求土质疏松,干湿适宜,pH值中性偏碱,无虫卵。然后用1‰的敌敌畏和2‰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后闷堆3—4天,以杀死土壤中的部分害虫和杂菌。覆土的含水量以握之成团,放手即散为度。覆土厚度一般为2—5厘米,土粒大小以直径0.5—2厘米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