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原料配方:
A.木屑20%、玉米芯55%、稻草(豆秸、玉米秸)10%、麦麸(玉米粉)10%、尿素1%、石灰2.5%、磷肥1.5%。
B.菇类污染料66%、稻草(豆秸)30%、磷肥0.5%、尿素0.3%、多菌灵0.2%、石灰3%。
②栽培工艺:备料(备种)→培养料发酵→灭菌→接种→发菌期管理→覆土→出菇期管理→采收。
③操作过程:
A.栽培原料准备:稻草、玉米秸、玉米心芯、豆秸等粉碎,加入其他原料充分混合,调整水分为60%—65%,建堆进行发酵(45—60℃)3天。
B.灭菌: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调整含水量为60%—65%,然后装袋,选用17厘米×33厘米或20—22厘米×40厘米塑料袋,入料后,稍压实,两头扎口后灭菌,常压100℃保持12小时。
C.接种:灭菌后将袋取出,放入接种室后,冷却,无菌条件下,两头接种。
D.发菌:接种后,培养袋放入18—30℃温度范围内培养,最适24—26℃,注意遮光,30天左右即可发满,准备脱袋覆土。
E.覆土:地面作畦床,宽1米,长度不限,深度视栽培袋而定,将脱袋后的菌棒摆于畦上,棒间留有一定空隙,畦床铺少量发酵料,菌棒间填入发酵料,压实。排放完毕,覆3—5厘米肥沃沙质土壤,覆土水分以握之成团,弃之则散为宜,如土壤太干,可喷少量水,然后盖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湿润。覆土材料见发酵料土处理。
F.出菇期管理:温度控制在22—26℃,十几天后菌丝可布满畦床,洒以冷水,空间湿度提高到85%—90%,温度调节到15—22℃,每天揭膜通风增加氧气,菇蕾破土后,要加强通风,勤喷水,并给予适当散射光。
G.采收:经过7—10天,子实体七八分成熟,即可采收。采收后,消除料面杂物,喷一次pH值9—12石灰水继续覆盖薄膜,进入下茬菇管理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