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竹荪的性状特征
竹荪的性状特征是指竹荪的形态和生理两部分,了解这些特征,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人工栽培,获得高产优质的商品菇。
竹荪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生长阶段,竹荪的菌丝体为营养生长阶段,子实体为生殖生长阶段。
1、菌丝体
菌丝体分菌丝和菌索。菌丝白色,见光或老化时变成粉红色或紫兰色,呈绒毛状,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成为菌索。竹荪菌丝有极强的分解能力和抗杂菌能力,菌丝分泌出胞外酶,能够充分分解和吸收生料中的养分,有旺盛的生命力,所以竹荪适宜大田生料栽培。
菌蕾俗称菌蛋,是子实体的前身,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数支菌索顶端扭曲膨大而形成小菌蕾,圆形白色,见光后变成咖啡色,成熟膨大变成鸡蛋状,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,菌蛋大小不一。当菌蕾成熟后顶部渐突而裂开,在温湿度适宜时立即长出伞形子实体。
2、子实体
子实体又叫担子果。由菌盖、菌裙、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组成。全株高12~30厘米。
菌盖:为白色多边形网格,孢子着生在菌盖网格内,成熟时顶部带黑色。
菌柄:从菌托基部到菌盖顶端叫菌柄。菌柄上细下粗,白色中空,呈圆柱管状的海绵体组织,一般长8~26厘米,起着支撑作用,也是主要的食用部分。
菌裙:子实体成熟后,从菌盖国边上往下撒开,形如鱼网或纱罩,似如一条裙子故叫菌裙。菌裙的长度超过菌柄的二分之一为长裙竹荪,不足三分之一的为短裙竹荪。
菌托:菌托膜质如同一只碗,直径2~4厘米,高1.5~2厘米。当菌托支撑着菌盖和菌裙从竹荪球中起立后,留下外菌膜、内菌膜和托盘,都称菌托,对菌柄起着撑托作用。若菌托是红色称红托竹荪。
二、竹荪对生活条件的要求
竹荪具有喜温、喜湿、喜荫的特点,又有怕高温怕水渍,怕强光的生活特征。
1、营养
竹荪属腐生菌,菌丝能分泌出多种酶类,分解竹屑、木料、蔗渣、玉米秆等培养料的纤维素及其他物质,并吸收其营养为自身所用,其所需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碳和氮,以及磷、钾、钙、镁等矿物质。
2、温度
竹荪属中温型真菌,在适温环境下酶活性提高,生理活动旺盛,温度过高或过低,则使酶活性降低,在高温条件下会导致菌丝细胞生理失调而死亡,因此,竹荪耐低温怕高温。竹荪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在8~32℃,以20~28℃为最适宜,30℃以上生长缓慢,发黄,老化;35℃以上会萎缩,腐烂,死亡。竹荪菌蕾形成与生长范围在10~30℃,以22℃左右为宜,开伞以20~25℃最适,低于17℃菌蕾生长缓慢。
3、湿度
竹荪菌丝生长要求低湿,培养基含水量和土壤湿度要以60~65%为好,低于30%菌丝容易死亡,过湿透气性差会窒息而死亡。子实体生长期,要求高湿,空气相对湿度80%以上为好,特别是破蕾开伞放裙时,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90%以上,低于80%菌裙很难开伞下垂,易呈畸形,甚至难以破蕾,造成次劣产品。
4、光照
竹荪喜荫,菌丝在黑暗的环境下白色健壮,光照对菌丝朋抑制作用,并易引起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,影响菌丝生长,变色老化;菌蕾的中后期如遇强光会枯萎,但散射光对子实体形成有促进作用。
5、空气
竹荪是好气性真菌。在各个生长时期都需要足够的氧气,特别是菌蕾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足够的氧气。
6、酸碱度(PH值)
竹荪喜长在偏酸性的环境中,菌丝体生长时PH值以5~6为宜,子实体生长时以4.5~5.5为宜,PH值超过7.5以上会影响生长。所以,栽培场地最好是土质较疏松、富含腐殖质、偏酸性的砂质壤土。
三、栽培技术
1、原料选择
栽培竹荪的原料有“六大类”:
①竹类:不论“大小、新旧、生死竹子的根、叶、枝、片、屑、茎以及竹器加工厂下脚料等均可利用;
②木类:不含香油脂的阔叶树枝、木屑均可利用;
③秸秆类:除稻草、麦秆外,豆杆、棉花秆、玉米秆、甘蔗渣均可利用;
④野草类:芦草、芦苇、黑麦草等;
⑤壳类:谷壳(砻糠)、花生壳、棉籽壳、玉米芯、豆类壳均可作为培养基;
⑥香菇、金针菇废料均可以使用。
2、原料处理
原料处理是生料栽培竹荪的一个关键环节。原料处理要求做到:
①切破:原料的切碎与破裂,主要是破坏其整体,促使植物活组织死亡,经切破的原料容易被菌丝分解吸收。
②晒干:不论是竹类或是木类、野草和秸秆类均要经过干晒,因为新鲜的竹、木类,本身含有生物碱,经过晒干的基质,其体内活组织被破坏而死亡,同时生物碱也得到挥发消退,又有利于储葳。实践证明翻晒过的培养料,菌丝吃料早、生长快,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序。
3、竹荪室外生料栽培主要以竹类加工的下脚料——竹屑为主,配以其他如谷壳(砻糠)、芦苇杆、玉米秆、黄豆秆、甘蔗渣、木屑等,采用屑加砻糠或菌糠作培养基,以各半为好。每亩大田用料8000斤左右,相当于二拖拉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