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-
13
2024-06
草菇增产三步骤二次接种 采取二次接种措施,有利于草菇增产。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,极容易老化,导致生活力减弱,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。在第1潮菇采收后,撬松料面,并用石灰水泼湿,将培养料pH值调整在8~9;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,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。也可在第1~2潮菇采收后,将料块翻过来,把底层培养...
-
13
2024-06
栽培草菇培养料处理技术一、栽培原料配方栽培草菇的原料有稻草、谷秆、麦秸、杂草等,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。推广的配方为:麦秸100公斤、麸皮5公斤、生石灰5公斤。 二、培养料处理无论选用哪种原料,均应干燥无霉变,并在生产前暴晒2~3天。栽培前在温室附近挖一个池子,将麦秸和石灰按一层麦秸一层石灰交替在水池中铺好,铺草时要踩实,铺满...
-
13
2024-06
平菇出菇期管理新技术一、原基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%左右,生长温度控制在10℃~18℃,光照强度以100勒克斯为宜。 二、桑椹期每天向菇棚四周喷3次雾状水,不能直接喷在菇体上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%左右,光照强度为150勒克斯,温度控制在12℃左右。 三、珊瑚期温度控制在8℃~14℃,每隔2天向棚内喷1次水。通风时间达到6小时,每天需喷3次...
-
13
2024-06
平菇退菌的症状及防治方法1. 症状。菌种块萌发正常,吃料较正常偏慢,种块处呈放射线状生长,当菌丝长度在4~5厘米时,从种块开始菌丝逐渐稀疏,尖端菌丝较为浓密、浓白并继续发展,后边的随之淡化、稀疏,最后整个菌袋表面呈略灰白甚至无菌丝状。播种后40天,菌袋呈灰白色,没有正常的洁白,看不到浓密的菌丝,50多天后多不出菇,勉强现蕾,很是稀...
-
13
2024-06
菌渣栽培平菇技术一、备料。取充分腐熟的沼渣,用薄膜覆盖,以防害虫在沼渣上产卵,沥水24小时备用。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壳,翻晒1~2天。 二、配料。按沼渣60%、棉壳40%,或者沼渣70%、棉壳30%配料,先将棉壳用水拌湿,然后与沼渣拌匀。含水量以手捏有水滴,但不滴下为宜。 三、做菇床。选择通风透光的室内或室外,若是楼上地面,要...
-
13
2024-06
金针菇高效栽培法自制培料。取棉籽壳84%、麦麸14%、石膏1%、磷酸二氢钾0.2%、硫酸镁0.25%、多菌灵0.55%,混合均匀后按照1∶1.3的料水比加水拌匀,即成培养料。 填料消毒。将培养料装入广口瓶袋中,填料时一定要做到松紧适度才能有效避免后期瓶袋周身出菇的现象。装填好后,将瓶袋口封紧,放入常温锅中消毒,在100℃的高温下蒸煮8~10小时...
-
21
2024-05
秀珍菇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一、预防措施 1、环境方面:菇房和床架事先要经过严格的灭菌杀虫,种菇期间应当尽可能做好保温保湿和通风透气工作。 2、原料方面:培养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。不能采用被雨淋过的.霉烂的和发酵的原料,在处理原料时,要掌握好培养料的PH值。 3、管理方面: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认真细致,要多检查、勤观察,及时...
-
21
2024-05
白灵菇出菇迟、不出菇的原因一是错过最佳接种期。其原因与菇农备料跟不上,或灭菌锅炉未及时建好而耽误最佳接种时间有关。由于接种时间的延误,气温逐渐下降,菌丝发育缓慢,生理不能成熟,无法转入生殖生长。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,气温升高,温度已不适应,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,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、品质较差。 二是栽培用料配比不当。白灵菇...
-
21
2024-05
油菜籽壳巧用栽草菇用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料生产草菇,产量不稳定且质量差。而用油菜籽壳作为原料栽培草菇不但可以弥补上述缺点,而且具有产量高、出菇快、周期短、杂菌少等优点。其栽培技术如下: 设置栽培床 栽培床宽37厘米、深47厘米、长3-5米,床与床之间留30厘米的间隔,床四周填15厘米厚的土(先进行消毒处理),床面盖细土,厚度为3-5厘...
-
21
2024-05
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点液体菌种优势一:工艺更简便 固体菌种的生产工艺为一级试管种→二级原种→三级栽培种,而液体菌种则没有级的分别,液体菌种既可以做为母种接原种,也可以做为原种或栽培种直接接栽培袋,简化了生产工艺,缩短生产周期。 液体菌种优势二:生产周期短 固体菌种培养一般需25—40天,而液体菌种培养仅需3—7天。 液体菌种...